NEWS
|
“禁抗令”正式施行,养殖成本将全线上升文章来源:中国养殖业联盟 作者: 自2020年7月1日起,饲料生产企业停止生产含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(中药类除外)的商品饲料,多家企业饲料价格应声上涨。饲料禁抗,未来还将从多方面影响我国畜禽养殖,养殖成本或将全线上升! 多家企业饲料价格应声上涨 继6月22日广东东莞饲料协会率先宣布饲料涨价后,近期西南地区饲料企业纷纷宣布产品涨价,涨幅在50元/吨至100元/吨之间。 根据农业农村部去年7月发布的公告要求,自今日起(2020年7月1日),饲料生产企业停止生产含有促生长类药物饲料添加剂(中药类除外)的商品饲料。业内人士认为,“禁抗令”会增加饲料生产成本。 除了“禁抗令”,连日来豆粕、玉米等原料价格的上涨,也是促成饲料价格暴增的主要原因。 据悉,目前玉米价格已经涨至5年来最高点,行情宝监测数据显示:截至6月29日,全国玉米均价已经涨至近5年来历史高点,约为2217元/吨,较年初上涨300元/吨。 7月1日,大连豆粕期货市场今日突破区间持续上涨,市场情绪高涨。湛江渤海43蛋白豆粕进口压榨现货出厂报价为2760元/吨,和昨日相比涨了80元/吨,6月30日2680成交了6000吨。 饲料禁抗后养殖效益将受到更大挑战 实际上,饲料“禁抗”还将对畜牧业造成更为长期的影响。 中国畜牧业协会秘书长何新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一是畜禽发病率会增加。抗生素饲料能降低畜禽病死率,尤其是畜禽生长早期阶段,没有抗生素饲料的“保驾护航”,病死率会有一定的上升。在养殖条件相对较差的中小养殖场,这种情况会突出些。 二是养殖成本增加。“禁抗”后,饲料行业要寻找替代品、养殖过程中的疫病治疗费也会增加。 三是料肉比增加。禁抗后畜禽生长速度变慢,生长周期拉长,生产效率会降低。 所有这些,都增加了畜禽养殖过程中人力、物力和管理工作。当然,这也将倒逼养殖业加快技术进步,提高饲养管理水平、强化生物安全措施、推进养殖业标准化、规模化、产业化、现代化进程,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,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。 一大波替抗产品将迅猛崛起 “尽管‘无抗’是大势所趋,但‘无抗’不是绝对不使用抗生素。”何新天表示,就目前我国的养殖业发展水平而言,行业要持续健康发展,在实际生产中,治疗性使用抗生素还是需要的。关键是要严格监管,科学用药,禁止滥用。 “无抗”是畜牧业生产的更高追求,殖企业还可以用“减抗、替抗”作为过渡措施。由此,行业也掀起了一股“替抗”热潮,一大波替康产品纷至沓来。 近年来,养殖业和饲料行业都加快了“减抗、替抗”的研究和实践。不少企业研发出“替抗”产品,包括中草药、酶制剂、益生菌、酸化剂、植物精油、抗菌肽、寡糖等产品,都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反馈。 当然,从当前的使用效果和成本等方面来看,任何单一替代品均未达到抗生素类药物既能促生长、又能抗病治病的作用效果,也难以大规模使用。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院长呙于明认为,我们把单项技术做好的同时,更要把综合集成技术做好,需要营养技术、饲料生产加工技术、养殖技术等形成立体多维的有效综合方案。(综合:中国科学报、界面新闻、上海证券报) |